
體驗經濟走向成熟,交互設計師Kalle Buschmann,慕尼黑分部
在體驗驅動技術革新的產品和商業開發上,蘋果一直以來都是業界的榜樣——成功的典范。但是最近兩三年我們看到該領域出現了新競爭者,比如Square和Dropbox。結果導致大公司們被迫做出調整,特別大型的生態平臺廠商:推出安卓平臺的谷歌,推出Windows 8和Surface的微軟,推出Kindle的亞馬遜,這幾家都做足了功課,重新設計了網站、應用程序、操作系統、服務,發布了自主開發的硬件。這些廠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,無論它們各自的業務彼此有多么不同:在客戶體驗上進一步優化并與對手區分開來。2012年這些舉措當中有許多收獲了不少眼球。2013年,隨著消費者開始對市場上新產品產生興趣,最近一波產品研發將進入高峰。
這些產品生態的一個共同點是,它們不再將技術作為一個關鍵的差異化因素。客戶體驗成為增長長期競爭力優勢的唯一來源,如今技術實現不再是為用戶帶來絕妙體驗的最大障礙。商業案例、公司文化、利用所有“觸點”實現并交付預期體驗效果的能力,這些才是關鍵。2013年很可能會有更多的首席體驗官(chief experience officer)得到任命。諸如此類的首席某某官(CXO)的確是存在的:廣告公司McCann-Erickson在2012年末就任命了一位在獲得交互設計領域研究生學位的人。
混編燒錄(Rip, Mix, Burn)不再限于數字世界,資深戰略研究員Annie Hsu,舊金山分部
把現存的內容重新編排,轉瞬賦予其新的生命,這種想法目前還主要僅限于數字世界,這是因為成本相對較低,幾乎可以實時獲取內容和相關媒介。
這種混編的概念即將在物理世界取得應用。一個關鍵的驅動因素就是3D打印機的價格急劇下降。六年前,最便宜的機器也要三萬美元,如今你花550美元就可以買一臺。另一個驅動因素是消費者對快捷物流日益升高的預期,讓我們已經準備好迎接下一代的“即時滿足”體驗。
2013年,該領域最厲害的應用將會把終極定制的權力交到消費者的手中,將是創新工具新的標準配備。
虛擬制造業以小規模起步,助理戰略副總裁Patrick Kalaher,波士頓分部
3D建模和3D打印技術的面試已經有一段時間了,這一年我們將會看到虛擬制造業的興起。諸如Shapeways、Ponoko、Sculpteo和i.materialise這樣的服務仿佛尋找訂單的工廠一樣,將會成為小規模(10到1000人)制造企業的后端平臺。可以把它比作分布式數據中心里面的虛擬服務器,不同的是虛擬服務器是電腦數控的(CNC,Computer Numerically Controlled)制造設備,分布式數據中心則是廣布全球的虛擬工廠。業余愛好者和專業設計師、創客們一樣,從本質上講都能夠在任何時間打印物理對象,而不一定要購買3D打印機和廠房場地。
基于身體姿勢的交互操作將應用到購物領域,Frog研究員Jared Ficklin,奧斯丁分部
大型購物中心將迅速應用“手勢體態”這一新技術改進購物體驗。花重金進行大規模市場推廣的計劃將很快讓位于更多自助操作設備,它們基于手勢并且帶有產品推廣信息——顧客可以用身體控制,這種操作方式比在客廳中玩跳舞機更有應用前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