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息影像也稱虛擬成像技術,1947年由英國匈牙利裔物理學家丹尼斯·蓋伯提出來的,它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并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,不需要配戴3D眼鏡,就可在觀眾面前顯示立體的虛擬場景的技術。
一開始對于全息投影的了解,大多數人僅限于一種通過光的干涉原理而形成的三維圖像,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期,古德曼和勞倫斯等人提出了新的數字全息技術的全新概念,開創了精確全息技術的時代。而后隨著科幻電影與商業宣傳的引導,全息投影的概念逐漸延伸到舞臺表演、展覽展示等商用活動中,走向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。
1.3D全息影像技術,催生新的辦公模式
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云端峰會正式開幕。這次大會由于疫情的影響,采用了線上線下集合的形式,不少演講嘉賓以全息影像的方式“來到”大會現場演講。
這其中就包括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馬云,黑石集團創始人、董事長兼 CEO蘇世民一未能到場的重磅嘉賓都通過全息投影的方式虛擬出鏡,讓觀眾感覺和遠在萬里之外的演講人面對面。
今年3月微軟推出了自己的混合現實服務Microsoft Mesh,它能將使用者、工作環境等信息通過生成三維圖像的形式,傳送到智能眼鏡或是其它頭戴顯示設備中,全息影像帶來的全新溝通方式,讓用戶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有趣和頻繁,未來全息圖技術更可以幫助公司不再拘泥于空間上的限制,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。
2.娛樂場所
2010年,日本科技公司“Crypton未來媒體”為了推廣旗下的虛擬美少女歌手初音未來,開始運用全息影像技術舉辦現場“真人”演唱會。初音未來的首場演出就大獲成功,2500張門票被搶購一空。
舞臺上,初音未來與真人樂手們配合默契,別有風情。此后,初音未來迅速成為紅遍全球的宅男殺手,先后在美國、泰國和新加坡等地舉辦了多場現場演唱會,既完美的展示了科技進步帶來的成就,利用科技給觀眾們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盛宴。
3.廣告設計
全息投影的另外一個用途就是廣告設計,早在2017年英國倫敦新創公司 Kino-mo 推出的 3D 浮空全息投影,相比傳統的全息投影,Kino-mo 投影出來的影像可以直接懸浮在空中。
Kino-mo 公司的廣告設計是利用一個名為「Hypervsn」的裝置來進行投放,將芯片、磁鐵、發光二極管(LED)技術及螺旋槳葉片整合而成。Hypervsn 所輸出的 3D 懸浮全息投影可以用于室內展示外,甚至還能安裝于自行車車輪上,不管是在靜止狀態或騎行中都能清晰顯示影像,甚至未來將會應用到電視上面。
目前市場上對于全息影像技術的應用大都還停留在展示的階段,應用場景包括商業展示、舞臺表演、教育等場所,拿它在舞臺應用來說,全息影像技術不僅可以產生立體的空中幻像,還可以使幻像與表演者產生互動,一起完成表演,產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。
但全息影像技術未來的前景遠不局限于此,比如說全息影像技術完全可以與電商結合,全息影像技術成熟之后,就可以用立體的三維圖像替代平面照片,消費者完全可以在下單之前完成試穿環節,解除消費者網購時的后顧之憂,為自己和商家都能免去不少煩惱,極大釋放電子商務的消費需求。